年代学术 | 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前言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詹伯慧、张日昇主编,甘于恩等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这是《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的第三卷。在业已出版的第一卷《字音对照》(1987)和第二卷《词汇对照》(1988)中,我们分别把实地调查到的31个方言点的3810个字音和1401个词语和北京音、普通话词语对照列出,旨在通过具体的语音和词汇让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先“亮一亮相”,使读者对珠江三角洲的方言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我们对珠江三角洲方言的调查,其目的自然不限于罗列出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的叫名。更主要的目的还在于通过语言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较概括、较全面地揭示出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的实际面貌来。我们希望尽量利用有限的语料和有限的篇幅,勾划出三角洲地区方言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这一希望的兑现,就有赖于这第三卷的《综述》了。在这本《综述》中,我们将根据已经调查到的资料对珠江三角洲方言的分布情况加以说明,就存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种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进行描写和分析,并且在语音描写的基础上,分别就各方言点和中古语音在声、韵、调诸方面的关系列表进行比较。通过这一历史比较,各方言点的语音特征也就能够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众所周知,要充分认识一个地方的方言,非记录相当数量的口语语料不可。在这一卷《综述》中,我们特意从多次调查积累下来的语料中选录一部分,标上实际的读音,供读者参考。限于篇幅,各方言点选录的语料为数都很少,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珠江三角洲各方言点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本卷选择了语音和词汇、语法的四十一个条目各绘制一幅方言地图(由甘于恩负责绘制)。通过这四十二幅地图,可以略窥各方言点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为珠江三角洲汉语方言的分区和归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手写文稿)
这一卷《综述》的编写在难度上无疑是大大超过前二卷(《字音对照》和《词汇对照》)的。我们的工作仍然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暨南大学和香港理工学院非常重视这一协作的科研项目。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以及珠江三角洲有关市(县)的文教部门始终关注着我们的工作,给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广东省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领导组还拨款资助我们梓印,我们的朋友倪列怀先生、高然先生、杨丽雯小姐、侯向东小姐在百忙中仍然一丝不苟地为本书誊抄汉字,担当本书出版工作的出版社一如既往地把本书作为重点出版物来安排印刷任务,以保证本书能尽快和读者见面。所有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大大激励着我们编好这本《综述》、打好编纂《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最后一仗的决心和信心。对于这许多关怀和支持,我们谨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一卷《综述》的问世标志着经过将近五年的努力,调查、编写、出版《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的使命业已大功告成。但是,这决不意味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方言调查研究工作可以完全结束、“鸣金收兵”了。这三卷调查报告只不过是为珠江三角洲的方言研究打下了一些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正期待着有更多的有志之士来对珠江三角洲方言作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样,我们几年来所付出的一点努力,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继往开来的作用。
直接参加本卷编写工作的仍是詹伯慧、张日昇、张群显、陈晓锦、丘学强、林柏松、甘于恩、彭小川等人,如同前二卷一样,我们都以诚挚的心情,期待着海内外专家学者们和朋友们的不吝指正。
詹伯慧 张日昇
1990年4月
本期编辑:刘佳暄
本期审读:刘佳暄
责任编辑:甘于恩
图源:网络(侵删)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年代学术 | 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前言
年代学术 | 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前言